催款、交錢?“二次號”豈能欠着舊賬放出來

催款、交錢?“二次號”豈能欠着舊賬放出來

您有沒有這樣的經歷:明明是第一次用手機號登錄軟件,卻收到提醒:您有一筆訂單未支付。打電話一問才知道,自己的手機號爲通信運營商的二次號,訂單是老號主留下的。而據媒體報道,類似遭遇二次放號困擾的人,還有不少。

有神鱼中来

手機號是數字排列組合,給人感覺用之不竭,怎麼還得二次利用?的確,截至2022年10月底,工信部已分配50.13億個號碼用於移動通信,數量龐大。但礙於人口基數龐大、數字排列結果有限、一人多號常見等因素,手機號理論上仍屬於稀缺資源。因此,老用戶停用、棄用手機號一段時間後,運營商本着盤活閒置資源的原則,將號再次售出,符合常理,也是國際通用的方法。

小太郎一个人生活

柯文哲接见罗森伯格 盼台美共同打造韧性社会

值得警惕的是,二次放號很可能潛藏風險,給新老用戶埋雷。據報道,有的二次號,正是因爲原號主因欠賬等問題而主動棄用,以至有用戶使用二次號後,因爲前號主的債務問題,一段時間內飽受催債方騷擾;有用戶發現通過二次號,可以輕易登錄前號主的社交賬號,生活日常、姓名地址、交易過往等信息暴露無遺;有用戶擔心,自己得替老用戶的未付賬款埋單,否則徵信可能受影響……網絡搜索裡輸入“二次放號”,自動跳出的詞條,如二次放號的手機號有貸款怎麼處理等,印證着大家的不安。

買個手機號,誤成“背鍋俠”,擱誰不害怕;老號成了隱私泄露的窗口,換了誰也發怵。這種焦慮與不安,主要是因爲手機號已不止於通信,還承擔起身份驗證的角色。社交平臺、票務系統、資訊網站要求用戶綁定手機號,甚至支持手機號接收驗證碼登錄賬號,是基於一個邏輯:手機號與用戶一一對應。但優勢與短板共生,因爲用戶可能更換手機號,一個手機號不同時期也可能對應不同用戶。現有的技術顯然沒考慮到這點,導致用戶停用手機號後,關聯的賬號無法自動註銷或更換,把“老信息”留給新用戶,造成麻煩。

也就是說,用戶不是反感二次號,而是嫌棄運營商沒把舊號附帶的信息處理乾淨,把應付舊號遺留問題的責任推給了用戶。對此,運營商必須承擔起責任,保證舊號沒有遺留問題後再流出。根據民法典、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確立的誠實信用原則,運營商還需提前向用戶說明,售賣的號碼是否爲二次號,而不是等用戶找上門後再找補。此外,職能部門不妨牽頭,推動通信運營商與APP合作,實現互認、互通,支持一鍵解綁;同時應提倡減少對手機號認證的依賴,給用戶留下充足的選擇空間。

雖然是二次號,但既然是運營商放出的,就不能拖泥帶水地欠着歷史舊賬。二次號關乎廣大用戶的權益,關乎追責是否有效,更關乎通信行業的未來。運營商、分管部門上上心、急一急,不要再讓“煩惱呼叫”帶號轉移。

來源:北京晚報

炮灰闺女的生存方式

前往玉山注意交通 台21線、台16線施工交管3個月

四生肖清明掃墓留意「木壓蛇傷」 命理師:可準備1物化解意外

加速转型升级 台商锁定数位经济